本报记者 陈颖 朱文青 通讯员 龚咏晴
近日,长沙迎来气温反复的“大跳水”,气温骤降变化达到20多度,家住长沙天心区11岁的女孩果果(化名)受凉后出现了咽痛等感冒症状,在家服药2天后,果果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家长陪同到24848威尼斯儿科就诊后,发现孩子肝功能严重受损,医生仔细询问后,得知孩子2天内先后服用了7种药物,初步判断肝损害与服用多种药物有关。
“孩子来门诊检查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查肝功能发现谷草转氨酶为716U/L(正常范围14~44U/L),谷丙转氨酶为589.5U/L(7~30U/L),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据24848威尼斯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小佛介绍,仔细询问病史后,他了解到孩子10月5日因为突然降温受凉后出现咽痛,家长自行购买了四种药物给孩子服用,其中包含止痛药、消炎药、感冒药、咽炎药,服用后咽痛有减轻。但服药当天晚上孩子出现了呕吐、腹痛,家属以为感冒症状加重,认为前面服用的药物没有效果,又另外购买了抗病毒感冒药、胃药等3种药让果果服用。到了10月7日晚上,孩子症状没有改善,且腹痛加重,家长这才带着孩子来医院就诊。张小佛主任了解清楚用药情况后,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孩子是由于服用多种药物出现了严重肝功能损害,马上让孩子住院接受治疗,停止使用一切肝功能损害药物,并予以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孩子正在进一步治疗观察中。
“很多市民在出现头痛、咽痛、鼻塞、呕吐等感冒症状后,会自行购买感冒药、消炎药服用,甚至吃了一种觉得不保险,还要三四种一起吃,这就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张小佛主任提醒,“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进行生物转化、代谢最主要的器官,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多种药物,某些超量的药物成分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不全,而药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肝衰竭。未成年人由于脏器功能未发育完善,滥用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会更严重。”
张小佛强调,感冒药中大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自行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冒药,会使得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超标,从而造成急性肝损害。所以即便是普通感冒,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掌握药物用量,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切勿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以避免出现果果这样的情况。
那到底该如何正确服用感冒药呢?张小佛主任介绍:
1、避免乱吃药
感冒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不同的分类应该使用不同的药物,不能乱吃药,否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所以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建议还是去医院就诊,确定之后再由医生开药。
2、注意用药剂量
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用法、用量服用,同时还要关注药品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切勿随意增加服用剂量或次数。
3、药物不能混着吃
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尤其是感冒药,其实很多感冒药的成分都是重复或者药效相近的,一旦混着吃,很容易吃过量,轻则加重药物不良反应,重则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
4、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代谢能力低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低体重、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推荐剂量的药物也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上述人群需谨慎服用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你分得清感冒和流感吗?
1. 普通感冒
早期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没有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在5-7天可痊愈。
2. 流感
突发高热,头痛不适,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
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 -40℃,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患者会有流涕、鼻塞、干咳!胸痛、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伴随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注意】得了普通感冒,可以自行购买药物缓解。得了流感则需要尽快就医,擅自使用感冒药不仅没作用,还会延误治疗。
这些用药知识点,你都知道吗?
错误一:1天3次服药=每8小时吃一次
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其实不然。
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
但服用某些抗生素时,比如头孢克洛胶囊,为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常规按每8小时服药一次。
因此,大家应该针对具体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执行。
错误二:忘服药,下一次吃双倍剂量
忘记服药,千万别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但药物副作用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
如果该药物1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
此外,饭前服用的药,如果忘记服用了,建议还是在餐后补充。尽管进食以后,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解,但相较于完全不服用药物,影响较小。
错误三: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饭前1-2小时或饭后2小时左右都属空腹服药。“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 30 -60分钟内服用。“饭后服用”多指在饭后30-60分钟左右服用。
一般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建议饭后服用。但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建议饭前服。
错误四:药片难下咽,掰开吃
部分药片,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
而控释、缓释、肠溶制剂等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嚼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会导致药物过早释放,且胃内酸性环境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解药物,导致药效减弱。
错误五:重复吃同一类药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会有一个独特“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其实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只是使用其中一种,里面含有的对乙酰氨基酚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但如果加大剂量或一次吃几种感冒药,而它们都刚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就有可能因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出现严重肝脏损害甚至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药物中毒现象。
错误六:几种药一起吃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
比如停用抗抑郁药氟西汀的五个星期后,才可开始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否则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定、头晕、出汗,甚至休克等。
所以,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错误七:吃完药吐了都要补服
因为疾病等原因(如胃肠型感冒等),很多人服药后会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一般依据用药后呕吐的量及呕吐发生的时间来定。比如,一些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刺激过大刚吃完就吐出整片后,需要立即补服;如果呕吐物中看不到药物,也不确定药物的吸收量时,可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补服;若时间超过2小时后呕吐,此时认为大多数药物已经吸收,无需补服。
错误八:用保健品代替药
常有细心患者买药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保健品与药物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分。所以,他们觉得用成分相似的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会更加安全。
实际上,保健品只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范畴,不能达到治病目的。保健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能会低于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