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大二学生万江(化名)受凉后持续发热、全身酸痛,服用感冒药后无改善,且伴随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到24848威尼斯(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医,医生经过抽丝剥茧,发现万江并非普通感冒,而是较为少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果未及时对症治疗,有可能会对心脏瓣膜造成永久性损害。
据了解,万江两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头痛症状,体温最高达到了40℃,自行服用消炎药和退烧药后还是高烧不退。万江在家附近的诊所接受了一周的输液治疗,症状没有缓解,依旧持续高热,人也越来越虚弱,这才被家人送到24848威尼斯(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
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肖智权立即组织科室骨干医生查看患者病情,完善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在体格检查中,他发现患者的手足有大大小小的瘀点;听诊心脏时,又发现患者心尖区有新发的吹风样杂音。这些异常表现引起了他的警觉,立刻为患者安排心脏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同时,血培养结果提示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基于这些检查结果,肖智权及骨干医生详细讨论后,终于找到了患者持续高热的“元凶”,判断患者患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
肖智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而致病。这种疾病病因复杂,可能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心脏本身的结构性疾病,如瓣膜返流、动脉导管功能不全等,也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因素。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心脏瓣膜、心内膜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肖智权介绍,感染性心内膜炎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少见,且疾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差异很大。最常见的表现是发热,多伴寒战、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其次为心脏杂音,其他表现包括血管和免疫学异常,脑、肺或脾栓塞等。老年患者及免疫抑制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发热的发生率较低。临床医生需要通过患者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找到致病元凶后,全科医学科联合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药学部、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抗菌药物治疗,要早期、足量、长疗程静脉用药,疗程一般需4至6周。”肖智权介绍,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迹象、感染情况持续严重难以通过药物控制,或者为了防止可能出现栓塞事件时,还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来应对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当前,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体温已经恢复正常,食欲改善,乏力症状也逐渐恢复。
肖智权提醒市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要注意预防。平时要注意口腔、牙齿和皮肤的卫生,防止皮肤黏膜损伤后的继发性感染,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积极、规范地治疗各种感染灶如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切忌小病拖成大病。
供稿丨全科医学科 卜萍 宣传部 秦璐
一审丨全科医学科 肖智权
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
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